随着供给侧改革2.0持续推进,聚乙烯市场波动加剧,那么供给侧改革2.0对聚乙烯市场影响表现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2025年7月21-22日,国内聚乙烯线性、高压止跌并小幅回升,主要受到国内供给侧改革2.0的消息面提振。2025年7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布会召开后,市场开始梳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但是目前关于落后产能的定义目前并未完全确定,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组织编制了《化工装置老化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也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供给侧改革2.0持续推进,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核查通知,超能力生产煤矿一律责令停产整改!政策出台后煤炭期货价格直接涨停,聚乙烯线性期货22日午后转强,现货市场小幅攀升,国内石化价格陆续跟进上涨。供给侧改革2.0对聚乙烯市场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聚乙烯老旧装置主动选择技改路线,并非产能出清。国内超过20年装置主要集中于两油及个别地方炼厂,为各大城市主要税收来源及就业岗位来源,2025年燕山石化因地处北京目前装置长时间大修,齐鲁石化2023年12月23日9时25分,因烯烃厂裂解车间起火,聚烯烃装置紧急停车,经过长达218天检修再次重启,之后高压及低压装置间断性开车。未来鲁油鲁炼项目(2026-2027年投产)将推动聚乙烯产品结构升级。
上图中显示,2003年以来国内经过集中扩能,以2004年和2024年产能对比来看,高压产能占比23%,线性产能占比10.85%,低压产能占比11.02%。
其次,供给侧改革2.0可能对未来投产装置环保要求更加严格,新装置投产门槛提升,未来新增产能投产时间可能延后。2025下半至2026年,国内新增装置投产依然集中。
第三,国内聚乙烯产能虽然扩张,但进口资源依然占据相当比例,严格意义上国内产能并未过剩。从2020-2024年近五年来,中国聚乙烯自给率提升,进口依存度从2019年的49%降至2024年的33%,2025年上半年进口依存度30.19%。2020-2024年中国PE产量增幅在2%-16%左右,2025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增加17.79%。由于国内持续扩能,国内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倒逼部分企业加强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高端料国产化加速,如茂金属、POE、超高分子量等产品,进口专用料份额也受到挤压。聚乙烯国产化进程势不可挡,通用料进口资源市场份额将面临进一步削减。
最后,供给侧改革2.0对下游制品企业有影响,聚乙烯下游企业存在小、散、乱现象,落后产能企业面临转型或淘汰,将会缩减农地膜、包装膜等下游市场规模,促使低效产能退出,促使制品行业产能优化、技术升级以及绿色转型。
综合上述,供给侧改革2.0推动塑料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从上游来看,聚乙烯老旧装置主动选择技改路线,并非产能出清,并且进一步实现产品升级,新增装置投产可能延后,在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国产资源进一步蚕食进口资源份额,供应增多压力或将缓解。煤炭成本面上涨,对后期聚乙烯市场成本支撑转强。但供给侧改革不可避免会对下游制品行业产生影响,传统包装、农地膜等行业规模也面临缩减,可降解塑料在快递包装、农膜渗透率提高,又会一定程度抑制聚乙烯原料需求。整体看,“反内卷”的供给侧改革对聚乙烯市场影响多空参半,预计对行情向好的推动作用有限。来自金联创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