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乙醇酸(PGA)等,各产品性能优势各异,在实际应用中哪个是“场景最优解”?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完美落幕,其中8万只全生物降解气球,展示了中国人开创未来的新开端以及对环保的新希望,再此之前,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放飞的10万个可降解气球,我国大型庆典所使用的气球早已不是传统的不可降解聚氯乙烯材质,其制作多是天然乳胶或改性淀粉基材料制成。
与此同时,上海市新一轮“禁塑令“火热进行中,可降解环保用品受到大量关注,其中可降解市场应用中甘蔗渣、竹纤维等原料制作的可降解餐具受到大量商家追捧。
因此,绿色环保的实践中,在追求政策倡导“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导向下,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最适合的替代方案,需要进一步搜索这些材料在一次性餐具领域的实际应用表现,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替代方案建议。
在一次性环保餐具赛道上,没有“全能冠军”,只有“场景最优解”。以下从真实使用性能(耐热、微波、防渗漏)、终端成本、废弃方式三个维度,把主流材料一次性“拆穿”,选择最优方案。
一、重油重汤外卖/航空/高端会议
首选甘蔗渣浆餐盒,耐热程度较好,且可微波炉加热,成本价格优势明显甘蔗渣原料价仅为塑料粒子的 1/3,受限于工业堆肥,未来随着环保政策不断深化以及降解设施的不断完善,消费者或可实现“家庭可堆肥”。
二、冷饮、轻食、沙拉
透明PLA杯+盖,展示性好,冷链 0–10℃强度足够;成本0.2元左右,食品透明级材质,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与之相对应的价格高于其他材料,PLA 粒子2025年均价 1.75 万元/t,对应单套0.2元以上;2027年新增产能释放后预计回落到1.7万元/t以下,价差空间逐步打开。消费者愿为“透明环保”买单。
三、母婴/露营“一次性+可循环”
食品级硅胶碗/杯,一次性投入3元,可反复微波200次,平均单次<0.02 元;品牌方打“零塑安全”卖点。
四、农膜、快递、外卖三大“刚需”替代场景同时打开
农膜:2025 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把“全生物降解地膜”纳入农业绿色发展补贴,新疆、甘肃 14 个示范县要求 2026 年降解膜覆盖率 ≥60 %。
快递:国家邮政局“9571”工程升级版要求 2027 年全国可降解包装袋占比 ≥80 %,对应 200 亿个/年需求。
外卖:美团、饿了么 2024 年起对平台商户使用 PLA 透明杯、PBAT 袋给予 0.02 元/单绿色流量加权,预计 2026 年将撬动 60 万吨可降解材料需求;上海、深圳两地同时把“可降解”写进外卖包装地方标准,不满足即罚款,形成刚性替换。
综上所述,PBAT 和 PLA 在未来 5–10 年仍将是中国“以可降解换塑料”政策主线最可能放量、也最容易拿到融资的两大品种;二者互补,而非互斥,其可行性优势可归纳为“一条成本走廊 + 两条技术路线 + 三大政策出口”。来自金联创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