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剂的作用在于与残余的引发剂及自由基作用,把未反应的残余引发剂破坏掉;使增长着的聚合物自由基变成稳定的化合物,不再进行聚合反应。传统聚合过程采用的聚合终止剂大多为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二烷基羟胺或其与亚硝酸钠的混合物,这类物质在胶乳凝聚过程的酸性条件下和硫化加工过程中容易生成仲胺,仲胺与硝基化试剂(如亚硝酸钠)及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反应,生成致癌亚硝基化合物。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便开始新型终止剂的研制,以取代传统的终止剂。1989年,德国BunawerkeHüls公司开发出了芳烃类羟基二硫羧酸或其盐聚合终止剂,其分子不含胺结构,因而不会生成亚硝胺,且配方用量比传统终止剂少,也不影响橡胶的硫化速度。
1990年起德国停止供应含亚硝胺的产品。
1993年,荷兰Shell公司采用碱金属的多硫化物作为终止剂,其中效果较好的是Na2S4,用量为单体的0·04~0·06%,橡胶中亚硝胺含量及胶乳贮存稳定性得到大大改善。
1994年,意大利Enichem公司采用异丙基羟胺乙酸酯(IPHA)及多硫化钠的混合物作为终止剂[17],不仅能防止亚硝胺的形成,而且用量少。
1995年,美国Goodyear公司采用异丙基羟胺作为终止剂,热法聚合和冷法聚合中均适用,加入方法与传统的终止剂加入方法相同,不会形成挥发性的亚硝胺及其母体物。
1999年,美国Nalco/Exxon能源化学品公司提出使用稳定的硝酰类化合物作为聚合终止剂,不仅能消除亚硝胺,还可促进引发剂的自由基发生发应。2000年,Atofina公司开发了在烷基羟胺中添加能抑制亚硝胺形成的复合型终止剂,添加的组分为伯胺,多胺,吡咯等。
2004年,该公司发表了一种兼有胶乳稳定功能的新型复合型终止剂的专利。基本思路是延续聚合终止剂的功能,不另加聚合物的稳定剂,就可避免橡胶在后处理过程的后聚合现象。来自天然橡胶网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