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胶友通 登录注册
7×24小时咨询热线:0592-3388535
首页行情资讯橡胶制品半钢轮胎半钢轮胎资讯赛轮13年全球化三级跳 用技术撕开巨头垄断墙
赛轮13年全球化三级跳 用技术撕开巨头垄断墙
时间:2025/9/23 13:29:46       浏览量:7

9月10日,赛轮集团埃及轮胎制造基地项目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奠基,标志着这一总投资约10亿美元(约71.2亿人民币)的标杆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在埃及迄今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之一,该基地的落地不仅是赛轮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落子,更折射出中国轮胎产业在全球关税围剿下,从东南亚向美非市场转型的战略突围逻辑。

战略锚点:埃及基地的多维价值布局

赛轮埃及项目的规划与定位,深度契合全球供应链区域化调整趋势,在产能、市场与产业链协同层面构建起多重优势。

项目采用三期分步实施模式,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三年。一期产能预计2026年投产,可实现年产乘用车轮胎300万条、卡客车轮胎60万条;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突破年产1000万条,形成覆盖埃及本土、辐射中东非洲及全球市场的供应网络。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指出,该项目是埃及汽车产业本土化战略的核心支点,可与当地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及物流配送形成产业闭环,提升埃及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对于赛轮而言,埃及基地填补了其在中东非洲区域的制造空白。依托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地理优势与投资政策红利,项目可高效对接欧洲市场,与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印尼等现有基地形成互补,构建起覆盖亚、非、美三大洲的产能矩阵。作为首个在埃及落地的中国轮胎厂,此举进一步提升了赛轮在中东非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为其参与全球竞争增添筹码。

迁徙逻辑:从东南亚红海到美非新大陆的被迫转型

赛轮埃及项目的启动,并非孤立的投资行为,而是中国轮胎产业在全球关税压力下,从东南亚向美非市场战略转移的缩影,背后是十余年全球化布局的迭代与突围。

2012年起,东南亚因天然橡胶资源丰富、人工成本低廉及欧美关税豁免优势,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海外建厂的首选地。泰、柬、越三国聚集了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约90%的产能,越南70%的轮胎产能、柬埔寨100%的产能均源自中国投资。这一布局在初期成效显著:2024年美国乘用车轮胎进口中,泰越产品占比达34%,卡客车轮胎占比56%,企业获得14%以上的利润回报。

但2021年起,美国对东南亚轮胎启动双反调查,2025年更是实施“对等关税”,泰国、柬埔寨输美商品税率达36%,越南达20%,东南亚的关税优势彻底丧失。与此同时,欧洲市场跟进打压,中国轮胎通过东南亚出口欧美的价格优势被大幅削弱,倒逼企业寻找新的产能落脚点。在此背景下,赛轮等头部企业将目光转向非洲与美洲,2025年赛轮追加埃及2.91亿美元投资,建设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产能,成为近三年中国在非洲布局的第四家轮胎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型并非主动选择。东南亚在资源、成本与产业配套上的优势仍获国际认可——大陆集团关停马来西亚工厂加码泰国、住友橡胶将美国订单转移至泰国,但关税高压下,中国企业只能被迫离开这一“天选之地”,转向投资环境更复杂的美非市场。

全球布局:赛轮的三阶进化与能力构建

从首家海外建厂到全球前十,赛轮13年的全球化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埃及落子是技术、产能与品牌协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技术积累与国内布局阶段(2011-2015年):2011年赛轮在上交所上市,募资用于青岛、东营等国内基地建设与技术升级。2012年率先在越南建厂,成为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规避关税的先行者,为后续全球化积累了初期经验。

海外扩张期(2015-2022年):赛轮加速产能出海,越南基地逐步扩产,2021年柬埔寨900万条半钢胎项目投产,2023年追加600万条产能。2024年同步启动墨西哥600万条半钢胎、印尼360万条子午胎及3.7万吨非公路胎项目,全球化产能矩阵初步成型,产品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端化与品牌国际化阶段(2022年至今):赛轮实现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液体黄金轮胎”破解行业“魔鬼三角”难题,滚动阻力降低30%,湿地刹车距离缩短7米,耐磨性提升20%-30%;掌握59/80R63巨型工程胎技术,打破外资垄断。

2024年赛轮首次进入《Tire Business》全球轮胎企业前十,品牌价值突破1005亿元,为其在美非高端市场竞争奠定基础。截至2024年,赛轮已规划全钢胎2765万条、半钢胎1.06亿条、非公路胎44.7万吨的年产能,形成技术与产能双轮驱动的全球化格局。

行业变局:中国轮胎的突围与全球竞争重构

赛轮等中国企业的美非布局,不仅是个体生存策略的调整,更在重塑全球轮胎产业的竞争格局,推动中国轮胎从“制造输出”向“全球品牌”跨越。

全球轮胎市场的集中度正持续发生变化:2000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巨头合计市占率达57.1%,2010年降至46%,2023年进一步跌至36.7%。与之相对,中国轮胎企业在全球75强中的数量从2006年的11家增至38家,市场份额从5%升至18.6%,赛轮与中策橡胶跻身前十,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此次向美非的产能转移,倒逼中国轮胎企业从“关税规避型”出海转向“本土化运营型”出海,与外资巨头的竞争维度发生本质变化。非洲基地可借助地理优势辐射欧洲,墨西哥等美洲基地可近距离服务美国市场,虽面临文化差异、管理难度加大等挑战,但也为企业获取更高收益创造了条件。这种转型与米其林1970年代在巴西建厂、外资企业1990年代全球本土化布局的逻辑一脉相承,是中国轮胎企业迈向全球顶尖阵营的必经之路。

从行业趋势看,轮胎替换市场的持续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全球轮胎销量18.56亿条,其中替换市场销量14.02亿条,同比增长3.32%,远超配套市场的下滑幅度。赛轮等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产能布局与成本控制能力,有望在替换市场进一步抢占份额。

赛轮埃及基地的奠基,是中国轮胎产业全球化的新起点。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关税围堵的双重背景下,以赛轮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能重构与品牌升级,正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未来,随着美非基地的陆续投产,中国轮胎将在全球市场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引领”的质变,书写全球轮胎产业的新竞争规则。

关键词:赛轮

扫描二维码 关注胶友通微信公众号
可实时获取产品报价信息


胶友通的报价是橡胶企业公开销售价或采购价(如出厂价、挂牌价、出栏价、收购价等),偶尔生产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实际成交价格,仅供参考!
胶友通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任何根据胶友通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胶友通无关。
橡胶价格中心
  • 国内市场价
  • 国际市场价

热点聚焦更多》

胶友通客服
咨询热线:0592-3388535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

Copyright 2021-2024 www.jiaoyout.cn , All Rights Reserved. 厦门胶友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199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