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约翰附中的高中时代,蒋锡夔又对生物学产生了强烈兴趣,他主动阅读了《生命的科学》。在圣约翰大学三年级时,又学会了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即查文献,并找到了有机化学中电子理论和共振论等较新概念。从此,真正对有机化学产生了兴趣,尤其对其中的反应机理和结构-性能关系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大学一年级后,蒋锡夔还读一些好的小说,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对哲学和心理学的兴趣更浓。当时圣约翰大学所用的心理学方面的参考书几乎全被他均读过,并看了《如何思想》《历史大纲》等书。另外还看了些概括性的哲学书,例如《哲学大纲》,讲述哲学家们如何思想。橡胶
童年时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好幻想的好奇心,以及多方面的知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那就是终生追求“真、善、美”。在20岁时的一篇总结性的日记里,我以下面四句化作为结束语:Sacred Fire:这儿,燃着神圣之火,莫用虚伪来亵渎;一切魔鬼到此,个个化为飞灰!
1953年,蒋来到了美国凯劳格公司工作。有一次,公司邀请了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教授米勒到实验室作学术报告。米勒是当时国际上著名的有机氟化学家。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启动了著名的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军事领导人格拉福斯将军称米勒是“在曼哈顿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科学家之一”。正是由于米勒发明了氟氯烃聚合物,美国才顺利地提纯出浓缩铀,于1945年研制出原子弹。来自天然橡胶网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